您现在的位置:启东市汇龙中学官网>> 校园频道>> 政教处主页>> 家长学校>>正文内容

"溺爱"与"放任"是大害--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两个误区

  社会、学校、家庭构成了我国教育的三位一体网络。社会、学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受到普遍的关注。目前家庭教育却被淡化、忽视了,或者说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已经被"溺爱"和"迁就"所取代。随着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家庭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事实证明,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学生,不仅思想好、表现好、成绩好,而且富有进取精神,发展潜力也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两大误区--溺爱与放任,而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溺爱是学生变质的温床
 学生在家得到家长的关心、爱护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可关心爱护过了头,那就成了宠爱、溺爱。溺爱的最主要表现是除了天上的星星、月亮不能摘到,其余样样都满足。一旦孩子被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溺爱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由于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下一代只有一个人了,全家人的负担和责任一下集中到这个目标,孩子自然而然成了"珍稀动物",于是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即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想独立做些事情,但所有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由父母亲、祖父母乃至外祖父母以各种理由包揽了,孩子只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可。电视、报刊等常有这样的报道:学校(特别是小学)的扫地、大扫除都出现了长辈代做的现象。这样的最终结果会导致孩子五体不勤、五谷不分,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毫无主见,动辄呼爷爷喊奶奶,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
 其次,溺爱容易使学生缺乏创造性。鲁迅先生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同样,凡事都有长辈们操心,凡事都要依赖长辈们才能完成,过惯了舒心安逸生活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拖拉懒散,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肯刻苦钻研,又怎么会想得到去发明创造呢?这样的学生能在未来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寻找到生存之道吗?
 再次,溺爱容易使学生产生"霸王"性和闭锁性。在家人的溺爱下,孩子遇到一点小事,稍不如意就会大吵大闹,以求满足。长此下去,就会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自大心理。进入学校后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继续在校颐指气使,用尽方法迫使同学甚至老师满足其个人要求,变成名副其实的学校"小霸王";二是在校内到处碰壁,发现在家中的招数玩不转,从而觉得委屈、孤独,产生一种不与外界交往的闭锁心理,甚至会发展成心理障碍、心理变态。这两种情况对孩子将来踏上社会参加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古代"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尽人皆知,都说明了家庭教育中爱护孩子决不是溺爱,为了孩子健康地、茁壮地成长,为了孩子能"成龙"、"成凤",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地溺爱下去。
 二、放任是学生变质的源头
 放任就是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在与家长们谈起管理学生时,听得最多的是家长放任不管,任其发展。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大人不好管。当然,对于自觉性高、自制力和进取心强的学生来说,放手不管任其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专长,但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这样的。处在身体、思想发育成熟期的中学生,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则后果是可怕的。且不说报上常报道:某校某品学兼优的学生因迷上了游戏机、黄色书刊等而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其原因是家长没"管"好学生校外时间的生活。现在一部分离异家庭的孩子成为双差生,归根到底也应是家长放任不管造成的。
 我班上两个同学对比就非常明显。班长吴××同学品学兼优,是个女同学,身体比较瘦弱,但在国庆假期间,不但完成学业,还主动帮助家长做了不少事;而钱××同学,是个男同学,身强力壮,成绩比较落后,同样是在假期里,他的表现就完全相反:既没有参加劳动,连最起码的笔头作业也没写一个字!可见"管"与"不管"的差别有多大!像上面的例子,在我班上还有很多。
 我们古代也有两个很好的例子:我国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说的是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他在五岁时就能吟诗作文,可他父亲经常把他领到人们面前卖弄讨赏,不予教育,后来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了。另一个例子是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五岁知五经,七岁善诗词赋,十五岁从军,十七岁殉国。他留下了大量文辞出众的文章。他的成功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少受父训,长受国恩","其母教诗习礼十五年如一日"。
 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不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放任与信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放任不管,有的家长还振振有词地冠以发展个性的美名,究其实质是对学生的前途不负责任,是缺乏家长应有的素质的表现,是"洗脱罪名"的表现。"养不教,父之过",古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作为现代社会的家长更应懂得。 更何况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于那些知识比较少,判断能力差,富于模仿,易于感染的学生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放任不管就可能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乃至走上犯罪道路,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纵观古今中外,凡取得成就的人无不经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给予适当的爱护、关心、教育、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就如秧苗有了适当量的养料才能茁壮成长;如果过分地溺爱与放任就如秧苗得到了过量的养料,秧苗就会逐渐枯萎而死,或只长柴禾而不结果实,起到的是拔苗助长的作用。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祖国的未来,一定要走出溺爱与放任两个误区,牢记:严是爱,松是害。

LOGO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家校联系 | 苏ICP备06001501号-1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启东市汇龙中学 设计制作:阿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