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启东市汇龙中学官网>> 校园频道>> 特色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正文内容

构建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积极创建“绿色学校”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我校师生的高度重视。汇龙中学具有环境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更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结合部,作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付诸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热爱校园的情感和意识,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环保素质。

    扎扎实实的环境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学校先后被评为“南通市环境教育十佳学校”、“环境教育先进单位”、“绿化达标单位”、“江苏省卫生先进单位”、南通市和启东市“双文明单位”。环境教育的成功实践,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成绩显著,1998年学校被省教委、省科委、省科协命名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目前学校正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发扬“一条绳、一股劲、一蓬风”的优良传统,上下一致,全员参与,形成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的有效合力,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理论和实践探索上,构建学校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的“绿色”品位,真正实现学校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和健全全面高效的环境教育组织体系,构建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

    全面高效的环境教育组织体系是实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基础,组织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管理上到位就能保证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㈠组织落实

    学校专门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总务后勤和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学生会、校医室等处室负责人为组员,构成我校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它包含了学校各个管理层面,不留管理空隙,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环境教育。

    ㈡形成制度,管理到位

    为了防止环境教育一阵风、流于形式,不重效果,还必须从制度上、管理上加以强化。

    教务处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落实在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教学常规检查;组织各相关科目教师上环境教育专题课、研讨课,组织优秀教案和好课评比;还把有没有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作为评选优秀试卷的重要标准;把环境教育渗透进实验室操作管理中去(包括实验废液处置方法、卫生保洁等)。

    教科室负责制订学期和学年环境教育计划,负责组织、策划、落实一年一度的“汇中科技环保节”,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环保局组织环保征文、演讲赛、环保系列讲座、环保书画竞赛等,结合环保节日组织系列活动,由美术教师专职负责布置宣传画廊,组织各相关科目教师建立环保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并建立活动台帐。

    办公室负责转发有关环境教育文件,及时上通下达,保证各级各类环境教育文件的精神得到及时的贯彻落实。

    政教处负责制订学生的一日常规,落实其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言行举止文明,指定节电员等),把环境教育纳入班务管理和评选优秀班集体、班主任、班干部的管理办法中去,并协同总务处、校医室负责制订学生文明寄宿、文明用膳管理办法(不浪费饭菜、节约水电、保持宿舍整洁等),并归并到班务管理上来。

    总务处加大环保投入,实施“蓝天工程”、“绿化工程”和“碧水工程”。学校投入几万元消除烟囱,改煤锅炉为燃油锅炉有效地控制了烟尘排放;投入几十万元实施沟沿保塌、填平、绿化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泥沙流失;校园内兴建三只冲水式厕所和化粪池,避免直接排污造成环境污染,并有专人保洁;实验室专门设置废液缸,实行封闭掩埋,以免污染下水道和河道。

    校医室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检查和日常保洁工作;学生流行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张贴控烟标志,实施控烟制度等。

    校长室把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及教师在环境教育方面获得的成果奖励办法通过《启东市汇龙中学管理改革方案》文件形式固定下来,这个方案操作性强,要求明确,有力地强化了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激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开展环境教育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和管理效益。

    组织、制度、管理三到位,使汇中环境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化,促进了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和健全环境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构建环境教育创新机制

    如果说组织、制度、管理三到位是汇中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创新环境教育就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探索充实,才能赋予环境教育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㈠结合学科教育,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环境教育内容,如何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渗透、拓展、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成为“3+综合”的切入点,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教师们建立集体备课组,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拓宽思路,把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从备课、上课、作业到课外活动作为整体考虑和系统研究,建立环境教育系统,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也使学科教育更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效果。

    地理学科的教师们从宏观角度,以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为模块,具体诠释人类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从人口问题出发,解释其它诸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的途径,分析人类从掠夺式开发、资源耗竭型发展向生态式开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然性,同时结合《天气与气候》、《水资源》、《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学科内容,参观考察气象台、自来水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厂车间等,这样系统全面的环境教育,使学生有了深刻的环保理性认识,增强了学生对环保迫切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化学学科组结合《保护水资源》、《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石油产品分离》、《煤的综合利用》等内容从分子角度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配合环保局到汇龙镇河流取水分析污染物质的化学性质。生物学科组从细胞角度分析污染对细胞分裂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等情况。

    物理学科结合核物理、热力学、噪声、静电除尘等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

    政治、历史、语文、英语等学科也有机地结合环境教育。历史结合清朝时期有关人口、土地、洪灾等史料,用政治、地理学原理解释当时环境恶化的原因,还继续结合98长江特大洪水分析它们的成因异同,从而深化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哲学道理。

    综合理科把DDT的知识与化学、生物、政治、英语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考察是很有效的。

    语文学科在作文课上结合环境教育基地参观考察进行写作,为作文教学开辟新的思路,并且为环境教育提供创新天地;在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高二(7)班的同学们在自办的小报《滴翠》上办起环保专刊。

    围绕环境教育内容,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深化,为环境教育不断创造发展空间,展示新的机遇,也正顺应素质教育和新的高考制度改革的需要,成为环境教育创新的重要内涵之一。

    ㈡结合活动课程,创新环保教育

    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包括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环保实践,环境教育还作为我校《城镇中学科技教育体系的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得到教师们科学严密的探索和研究。

   Ⅰ、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1)水域污染调查系列活动。

    ①地理学科组组织学生调查汇龙镇地区河流污染情况: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种类,如何治污等,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调查考察,又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治污情况、治污方法,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其中高三(3)李向同学的《汇龙镇地区河流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切中时弊,抓住要害,见解深刻,建议中肯。该报告作为地理学科张建春老师《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教案重要的附件,参加省、市教委、环保局联合举办的渗透环保教育教案评选获二等奖。

    ②化学、生物学科组组织学生对汇龙镇地区河流水质进行取样分析,分析污染物质的种类、化学属性、毒性、溶解氧、有机质等,了解它们对人体和生物的影响。

    ③调查汇龙镇地区供水质量,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了解取水口的环境保护情况及自来水的整个生产过程,认识到饮水与环保,环保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④利用班会和语文课时间,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启东酒厂的污水处理站,在市环境监测站领导和同志的指导下取水样分析,记录有关数据,参观并听取了污水处理流程的介绍。回来后同学们运用物理、化学及环保的知识撰写调查报告,有些班级还在自办小报上开辟环保专刊。

   (2)海洋污染调查与海洋资源开发系列活动。

    ①参观吕四海洋站,对海水取样分析,了解海洋污染情况,并登上吕四海上观测平台进行海上风向、温度、湿度等要素观测记录。同学们还结合报章杂志上海洋污染信息撰写小论文,学生们把香港、东南亚、渤海湾的赤潮对海洋渔业的影响都联系到自己的论文中,积极呼吁社会不要再向海洋排污,保护蓝色的海洋,留给后代生存的空间,其言之急、情之切跃然纸上,反映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参观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高科技,利用当地海洋渔业资源进行深度加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科技人员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消除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又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同学们认识到“绿色”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良好的机遇。

    ③参观考察启东盐场海珍品育苗与养殖科技示范园。该公司同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利用高科技发展海水养殖业,通过一种“生物胞”生物硝化菌来净化海水,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高密度、高效益地养殖,其经济规模可达亿元,环保技术为企业带来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查系列活动。

    ①生物学科组组织学生到校园、公园,调查生物种类、生态习性,并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弄清它们的环境价值,制作植物铭牌,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漫步其间既享受“生命的本色”,又增长了环境知识。

    ②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出鸟类等生物标本,并由生物教师作鸟类知识讲座;制作生物标本和植物书签,有一位高二学生发现并制作一只罕见的半翅目昆虫标本,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它的具体属名连老师也不清楚,于是师生一起跑图书馆、资料室,均未果,就到电信局网吧上网查询,虽然至今未果,但同学们对环保知识的渴求,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始终未减;昆虫虽小,但引起的环境教育热潮不小,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一方面人类喊保护生物,另一方面又将它们制作成标本,这是为什么?问题固然片面,但反过来说明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增强,这不是学生科技环保素质的一个折射吗?

    ③观看影片《天地大冲撞》,结合保护生物多样性,撰写影评或环保小论文发表看法:为什么在灭顶之灾面前,人类与其它生物作为不可缺少的物种必须共存呢?而目前人类对环境和生物的破坏不正是在自毁家园吗?电影与环保结合也是我校创新环境教育的重要范例。张建春老师的《结合<天地大冲撞>进行环境教育》发表于《江苏环境》,得到师生和领导的好评。

    ④数学、生物学科组联合组织学生测量校园内最高树木的高度,并结合植物学知识撰写该植物的环境价值的小论文。

    ⑤配合环保局去启东市兴隆沙自然保护区立碑、考察,“寒风凛冽细雨蒙,一叶小舟在江中;自然保护神圣事,波涛汹涌仍从容”,那飞翔的白天鹅,亭亭玉立的丹顶鹤,使师生们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真切感情,决心献身于环保事业。

    (4)地震知识宣传系列活动。

    作为启东市地震局的一个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多年来学校配合地震局,利用橱窗画报、地图、讲座等形式进行地震知识宣传,结合高中地理中有关地震知识的内容,请专家进课堂主讲。刘志英高工通过板图、挂图、地质构造模型、录像等教学手段,用生动的语言、精确的数据、翔实的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震发生的机制、发展趋势、预测预报及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和防震抗灾,把每年的最新震情结合进去,针对今年上海、启东等地的地震谣言,把台湾“9.21”花莲地震等震情与启东附近的南黄海震区联系比较,得出系统科学的结论,令人信服。组织学生参观地震局计算机网络中心和专用发报设备,领略高科技为地震信息传播、预测预报带来的高效便捷。同学们还饶有兴趣地参与地震局的《利用潮位变化资料预测预报地震》的课题研究,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同学们从理论到实践真正认识了地震的本质和地震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消除了对地震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由于成绩显著,学校被评为“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张建春老师被两次评为“防震减灾先进个人”。

   (5)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系列活动,深化环境教育。

围绕'9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我们专门制订了活动方案,利用宣传橱窗张贴环保图片,选登环保题材的诗歌、漫画、摄影作品等,举行海洋知识讲座,参观吕四海洋站、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99世界环境日主题“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一主题是全世界人民心声,也是全体汇龙中学师生的共同心愿。我们组织全校师生配合环保局进行江苏省“6·5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竞赛;组织师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为了绿色家园——'99世界环境日特别节目”,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激起师生们对长江母亲河的强烈情感。组织师生去启东寅阳圆陀角,观察日出情况,参观望江亭和“保护母亲河——长江”纪念碑;当他们看到江苏省第一缕阳光时,兴奋的神情与冉冉升起的太阳一样美丽,纷纷用相机摄下这美好的瞬间;也有同学对照手表,证实了刚才路上计算圆陀角日出时间的准确性,永恒的太阳再一次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真美;海风、鱼鸥、沙滩、大米草、石堤、望江亭······构成了一幅自然壮美的画卷,欣赏之余同学们不禁感到惋惜:长江、大海正日益遭受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共保母亲河”,这是同学们内心最深切的呼唤。通过参观考察,学生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将内化为他们的环保行为,环境教育的主题进一步得到深化。

   (6)一年一度的“科技环保节”把环境教育推向高潮。

通过科技环保节开幕式、班会、国旗下讲话,大造声势、大造环教舆论,通过讲座、录象、参观考察、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演讲赛、书画赛、科技小制作等活动,集中展示汇中环境教育的成果与风采,展现汇中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科技环保节组委会,讨论、筹划各项计划,落实时间、地点、负责人,从组织、资金、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结合“科教兴市”,参观考察大兴三八果园、决心工厂化蔬菜科技示范园、新港波尔山羊改良科技示范园等“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风神空调集团无氟空调生产基地,启东市欣捷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站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始有终,效果显著,已经形成以科技环保节作结点、学科教育作引线、活动课程为纽带的环境教育体系。《南通教育报》为此专门登载了《汇龙中学举办科普宣传周》和《为了山更青,水更蓝——启东市汇龙中学环境教育侧记》的报道,这是对我校环境教育成果的肯定和鞭策。

    Ⅱ、结合环保实践撰写环保论文,这对环境教育的深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环保小组活动和科技环保节活动,要求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启东市环保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环保征文、漫画、科技制作比赛等活动,先后有二百余篇小论文、三十多件漫画作品、二十余件科技制作参与竞赛,其中近四十篇环保小论文、八件漫画作品、两件科技小制作获等级奖,获奖人数和档次为所有学校之最。

   《洪灾后的思索》,作者通过对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产生的深层原因的分析,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次性筷子与绿色危机》,作者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环保意识上的差异,特别是中国在滥伐森林、破坏环境的教训与失误,有比较,有深度,有建议;《莫让生命之源枯竭》、《来自空中的杀手—酸雨》、《保护人类共有的母亲——大海》等,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水的同时,深恨那些污染水、破坏水资源的做法。《钟爱绿色》表达作者对绿色校园的赞美和向往,同时对生态破坏表示很深的忧虑,表现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Travelling On A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Defence Day》作者用浅显的英文写出了“If humans made up their minds to keep the world clean, the world would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and people's life would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反映出作者对环境保护的美好憧憬。

    同学们还写出了《观察日记(观察大蒜生长)》、《豌豆发芽试验》等观察实验手记,张敏敏同学的《太阳能测光器》和陶涛同学的《密码储蓄罐》等科技小制作作品,反映出学生动手环保实践的能力在增强。

    胡凯同学的《未来水世界》用漫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关切。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环保知识竞赛、演讲赛,20多位同学获奖。黄艳同学《携起手来,共建家园》演讲稿获南通市三等奖。1999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南通市“环工杯”环保知识竞赛,声势浩大,成效显著,几乎囊括所有奖项,是南通市罕见的;施天一、沈荣同学分别获一、二等奖。为了大力推进环境教育,南通市环保局、启东市教育局、启东市环保局专程到我校举行颁奖仪式,各大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道。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科普宣传周专辑竞赛”。97年杨凯捷同学获“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先进个人”、“南通市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一等奖”。 98年沈小雷等3位同学获“省第十届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一、二、三等奖,其他13位同学获南通市、启东市等级奖。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环保局、教委组织的“渗透环保教育教案评比和论文比赛”,成绩喜人,是南通市所有学校中获奖最多的学校。1991年,朱伟中副校长的《高三化学系列复习》,获南通市环境教育优秀教案奖;《中学化学的环保知识》,荣获省首届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案评比二等奖,并是南通市唯一入选《江苏省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案选编》的优秀教案;《中学生全方位开展环境教育的探讨》获南通市三等奖。1998年,张建春、施佩珍老师的两篇教案分别被省、市教委、环保局评为二、三等奖。化学学科组盛焕华老师的《化学环境教育——是化学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切入点》和《环保情景专题复习》论文分别发表于《环境教育》和《中学理科》杂志。地理学科的施佩珍老师《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人均观念》一文获启东市教育局、环保局环境教育征文二等奖。

    由于环境教育成效显著,学校、领导和教师多次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环保局表彰。1990年曹俊达校长被评为“启东市第二届科普宣传周先进个人”,1991年被评为“南通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先进教师”。 1996年,朱伟中副校长被评为“启东市环境教育十佳教师”。1997年刘建冲主任被评为“启东市环境教育十佳教师”。1998年施佩珍老师被评为“启东市环境教育十佳教师”、“南通市环境教育优秀教师”。 1998年张建春老师被评为“启东市第十届科普宣传周先进个人”、“南通市第十届金钥匙科技活动竞赛一等奖”, 1999年被评为“启东市环境教育十佳教师”、“南通市环境教育优秀教师”。1998年陈卫新主任被评为“江苏省第十届金钥匙科技活动先进个人”。1997年王建浩老师被评为“江苏省第九届金钥匙科技活动竞赛先进个人”等。在'99全省中小学环境教育培训班上,张建春同志向与会领导和代表作了题为《以环境教育为翼,扬素质教育之帆》的经验总结交流;新闻媒体以此为切入点对我校的环境教育作了深度报道,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三、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绿色”品位,强化环境的潜在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的“绿色”品位具有潜在的育人功能,绿色的校园、“绿色”的画廊、“绿色”的黑板报、“绿色”的植物铭牌、“绿色”的灯箱警示语、“绿色”的行为规范,处处洋溢着“绿色”的氛围,警醒着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我校是一所城镇普通完中,面朝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民路,虽门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校园却清幽静谧,四季飘香。

    一进校门,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近十只花坛,常绿的乔木下面是一些花草,四周的护栏是一道有形的屏障,但里面树立着的警示牌却是一块块无声有力的盾牌,当看到“花草和我们同一片蓝天”、“鲜花与生命同在,请你也做爱花使者吧”、“草木有本性,为人当高洁”等昭示生命意义和活力的标牌,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会有谁去破坏这“生命的本色”?古典围墙、葡萄长廊、楼台亭榭、假山喷泉、人造鸟巢、植物铭牌等充满了“绿色”的人文气息。

    环境报刊、宣传画廊、“汇中之声”、《汇中天地》、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按月考核评比牌、各班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等构成了我校环境教育的宣传系统。艺术节、体育节、校园文化节都有浓郁的环境教育内涵。我校师生积极参加“创建杯”、“城建杯”歌咏赛并获等级奖。体育节把打扫卫生、整理环境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标准。校园文化节要求学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金苹果文库》中《环球漫笔》、《宇宙风采》、《魂飞北极》、《气象与公众》、《生命科学的奇葩》、《猿猴王国》等成为学生喜爱的读物,纷纷写出读后感。

    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营造“绿色”的氛围,引导师生健康向上,奋发学习,以“定叫今年胜去年”的奋斗口号激励,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凝聚起全校师生的干劲和热情投入到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去,在高考中取得不平凡的业绩。为此,中央教育电视台以《看似平凡却奇崛》专题报道了汇龙中学。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是全体汇中师生的共同心愿,愿未来充满绿色,愿世界更加繁荣昌盛!

 

             该文为省级课题《中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前期研究成果

 发表于《环境教育》2000年第1期


LOGO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家校联系 | 苏ICP备06001501号-1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启东市汇龙中学 设计制作:阿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