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启东市汇龙中学官网>> 校园频道>> 特色教育>> 体育教育>>正文内容

价值变化原理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价值变化"原理,阐述了排球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确定之后,师生实际教学时间大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低,师生实际教学时间等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教学效率正常,师生实际教学时间小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数,教学效率高。掌握这一变化原理,才能达到控制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排球教学 教学效率 价值变化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深入探讨如何使教学在已给定的教材内容与限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最大效果,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从系统科学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这三原理出发,探索演绎出微观经济学的供需制约原理,价值变化原理,最大效用原理,并从经济学的原理去研究排球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有利的。本文着重从微观经济学的三原理之一--价值变化原理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认识。
  微观经济学的价值变化原理的完整表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通过比较而认识,且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而不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不能认识商品的价值量。不进行比较不可能认识商品的价值,价值不随时代变化是不能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必须从统计观点去认识价值量。
  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规律。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中指出了,对于简单商品生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这一阶段价值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对于复杂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应当有什么发展呢?查有梁在其《大教育论》一书中认为,耗散结构理论关于外部时间和内部时间的这两种时间,可能对于我们探索复杂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有所启发。正如伊·普利高泽在其《从存在到演化:自然科学中的时间及其复杂性》一书中指出"的确很明显,态的时间非对称性质甚至无法用通常’外部’时间参量时t去表述。为此目的,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时间概念,使我们能够谈到每一态的(平均)’年龄’。这样的时间概念是由内部时间算符T给出的"。
  这种"外部时间"与"内部时间"的思想,启发我们认识到商品的价值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称外部时间,用t表示;其二是商品的平均年龄的时间,简称内部时间,用T表示。可以用公式表出价值量:M=t·T
其中,M表示商品的价值量。T表示商品的外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表示商品的内部时间(商品的平均年龄)。M(包括t和T)是表示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与使用价值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对于简单商品生产,视商品的内部时间T为常数,取适当单位,可令T=1,则M= t。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述;对于复杂商品生产,不能视商品内部时间T为常数,表现出复杂的情况,这时就要用价值量公式M= t·T。所以提出这一价值量的公式,从实例可予以说明。以书籍这种商品看,经典著作、大百科全书等,其价值之所以高,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书籍的"内部时间"长,可以长期使用。又如,高档家电产品(彩电、空调机、电冰箱等),一方面加强出厂检验,另一方面设置产品维修服务点--正是为了确保商品内部时间,使商品的平均年龄增大,这是提高商品价值的重要措施。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比较而认识,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价值"可分为物质的,经济的,科学的,思想的,道德的,美学的,政治的,文化的,历史的,体育的,以至排球运动的价值,等等。商品的价值,主要是指经济的价值,必须用开放的观点,进一步从多方面去认识商品的价值,一般的"价值"表示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利益,符合人们的某种兴趣和愿望。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价值标准。价值观必然是发展的。我们应当用系统科学"有序原理"的思想去认识价值变化原理。
  价值变化原理,对于研究教育理论是很有启发性的。根据从事排球教学工作的实践,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直接启发了我们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当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确定之后,排球这门学科就有一个总的教学时间,这表示了平均必要的教学时间或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用 表示;师生实际教学时间,用 表示。在教学效果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要在详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条件下,判断教学效率才成为可能)。教学效率n,可定义为:     (1)
  当师生实际教学时间大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即 小于1,教学效率低;师生实际教学时间等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即 等于1,教学效率正常;师生实际教学时间小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即 大于1,教学效率高。
我们知道,排球教学与其他一切学科的教学一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知识、技能、能力和人格等转化给学生。所以,区分教师"教的时间"和学生"学的时间"是必要的。这恰好对应着"外部时间"和"内部时间"。我们把教师教的时间定为 (外部时间),学生学的时间定为 (内部时间),社会必要的教的时间定为 表示,社会必要的时间用 表示,教师实际教的时间用 表示,学生实际学的时间用 表示。则总的教学效率n2等于教的效率nJ与学的效率nx的乘积,其公式为:n2= nJ ·nx=    (2)
教学效率公式(1)与(2)比较,自然会发现,考虑到"外部时间"和"内部时间"后,计算教学效率更合理些。
  上述的分析表明,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价值量)和师生实际的教学时间去研究教学效率是有意义的。对此,我们从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的思想中得到了如何研究教学效率的启示。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思想中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它表明了学生在现实中出现的学习达成度的差异。是由于该生所需的学习时间量与实际耗费的学习时间量的差异所致,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学习达成度=        (3)
  进一步,卡罗尔分析了两种学习时间量主要受5种变量制约,我们将这5种量移植到学习排球技术中。
  (1)"对排球技术的能力倾向",即学习排球技术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前技术基础水平、智力、思维能力、神经类型等。
  (2)"教学的质量",即提出学习排球技术的适应性。这同排球教学及教材能否满足下述条件有关:A学生能理解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B学习用资料能以明确的形式提供视听条件;C能使每一个学习阶段系统化。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构成适当的准备;D能恰当地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性格加以调整。
  (3)"教学理解力",即理解教师的指导和教学中用教科书所需的能力。
  (4)"学习机会",即学习排球技术所容许的时间量。
  (5)"学习持续力",即学生主动地学习排球技术所耗费的总时间量,这是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毅力有关的变量。
将以上5个变量代入公式(2、3),则得到:学习达成度=     (4)
  若要使排球技术学习的达成度大,即要学习机会多、学习持续力大,能力倾向大,教学质量高,教学理解力大。即:

实际学习时间(大)
学习达成度
必要学习时间(小)

  上述介绍的卡罗尔"学校教学模式"与适应教师的教学,自觉实现知识,技术的转化。这才是积极的适应,这才能促进高效率的转化。
  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排球教学中教与学是相适应的呢?只能看转化率高不高。在教材内容决定后,排球这门学科就有一个总的教学时间。这个教学时间是根据教学经验确定的,它表示了当前社会平均必要的教学时间,在基本相同的教学效果下,如果师生实际所用的教学时间小于社会平均必要的教学时间,教学转化率是高的,教学效率是高的,可以说教与学是相适应的,反之,则低的,不相适应的。这是一个经验的量的标准。但是,排球这门科学的社会平均必要的教学时间的确定,必须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制定一个能指导排球教学方向,决定教材内容和必须达到要求的目标模式,以及教学效率公式(2)有不同之处,但都是从教学时间去进行研究的。只是卡罗尔"学校教学模式"同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的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公式(2)的教学效率的概念,恰是直接启发于马克思的"价值规律"思想的。
排球教学过程既是一个适应过程又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教与学是否适应,"适应值"高不高,这要看"转化率"高不高,教学效率高不高。高效率的"转化",要求教学双方决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不变的"适应"。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应以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要求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鼓舞学生自觉地去克服能够克服的困难。并随着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提高要求,学生必须积极思维、动手动脑,主动在这一目标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根据排球属于同场对抗的开放性技能范畴所形成的排球运动的特点来确定教材内容,并形成整体结构,发挥其整体功能,以利于更好地认识排球运动基本规律。这是教与学能否适应并转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排球这门学科社会平均必要教学时间的确定依据。提出这教学总的时间量的确定问题,对于衡量教学效率是有意义的。教学时间定的过大,企图获得最大教学效果,这是不经济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学时间定的过小,则难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教与学也不可能相适应,从而也达不到高效率的转化。

LOGO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家校联系 | 苏ICP备06001501号-1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启东市汇龙中学 设计制作:阿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