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心灵的文化洗礼——记汇中与北大学生共同参观吕四渔港、抗大第九分校旧址
震撼心灵的文化洗礼
——记汇中与北大学生共同参观吕四渔港、抗大第九分校旧址
【教科室讯】2022年7月24日下午12:30,汇中学子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启东思政实践团的学生一起参观吕四渔港、抗大第九分校旧址。
第一站,吕四港2+2码头。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李,在G328国道与通港大道交叉口等待我们。进入宽阔的“2+2码头”,烈日炎炎下,陈主任娓娓道来,生动精彩的讲解让同学们感动、感谢。“2+2”码头工程是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的主要工程,位于拥有深水岸线长达22公里的环抱式港池之西港池南侧,包括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泊位长度1368米,总投资约46亿元。该工程还配套建设内河转运区,以及内河航道、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实现“公铁水、江海河”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在建港之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运用沉积学、地貌学和海洋动力学,对吕四小庙洪水道进行了现代动态及稳定性分析,发现这里的水道底泥淤积少、水道稳定、水深坡陡适合建设10万吨级航道。它为吕四港口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天然、厚实的基础。听了陈主任讲解后,同学们在近距离(安全警戒线以内)进行观察,看到如此浩渺的大海,如此恢弘的港池,不由得赞叹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和人类顺应自然的智慧。
吕四港是大通州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江苏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发展千亿临港产业,打造现代国际港城”总体目标,抢抓发展新机遇,全面推进跨江融合,接轨上海,突出“一主二新二特”产业体系。目前,园区内已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超纤新材料、LNG新能源、临港物流、渔港经济组成的产业链,文旅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在陈主任的描绘下,一张“滨海魅力新港城”的美妙蓝图在同学们心中逐步清晰起来,令人兴奋、激动和自豪。
第二站,抗大第九分校旧址。该旧址位于启东市东南中学内,此地曾为清末状元张謇1920年创建的垦牧高等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南通沦陷,为了坚持抗日教育,通州师范学校迁到此处,故称“通师侨校”。这里集中了一批爱国师生,四合院校舍更是为抗大九分校提供了理想的办学场所。1942年2月,粟裕率新四军一师师部进驻海复镇,同年5月,抗大九分校正式成立。全校有学员600多人,编成7个队。抗大九分校留驻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与通师侨校、通师二附的师生联合举行活动,传播真理,宣传抗日,密切了军群关系,给民众以鼓舞,奠定了军民抗日基础,成为黄海之滨的红色摇篮。
看到革命先驱们的画像、史料、实物等珍贵资料,置身深深的四合庭院、简朴粗陋的教室,仿佛看到抗大学员们激情的朗诵,奋笔书写的身影,单杠上翻滚的身姿……这些激荡起同学心中纯朴、原始的力量。汇中学子与北大学生共同为栗裕将军献花、敬礼,在党的誓词前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黑了皮肤红了心。今天我们受到吕四蓝色的海洋文化、抗大红色的精神文化、农村绿色的生态文化的熏陶洗礼,增强了文化认同,坚定了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