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启东市汇龙中学官网>> 校园频道>> 政教处主页>> 心理健康教育>>正文内容

亲子沟通,父母有话好好说!

亲子沟通,父母有话好好说!

教育中,亲子沟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学业提升、社会能力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不同情况、不同场景下的亲子沟通,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要想教育奏效,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要跟上。多用语言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孩子才会把你当自己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建议和指导。

有心理学家提出过亲子沟通的以下7个密码。

1 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无力感”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批评孩子钢琴作业没练好,孩子怼回来一句“有本事你来啊”,我来不了,咋回她?

其中有一位父亲说:“我也遇到过这种问题,我就会回:‘我就是不会,来不了,你教教我呗’。”孩子听完乖乖做好,微笑着保持自己的骄傲。

教育不是靠势力去压倒孩子,适当地让孩子彰显自己的能力,它会让教育变得更有“味道”。

父母可以有自己的权威,但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无力感”。比如:“我身体不好,工作压力大,你能不能帮帮妈妈?”;“妈妈不会这个,你可以教一教我吗?”

父母的“求助”也并不丢人,而是利用自己“软弱”的一面直击孩子的内心,让他懂得体谅和照顾父母。

与父母的强势相比,有时候“以柔克刚”的方式更能进入孩子的内心。

2 父母要学会“忽视问题”

我们尝试着偶尔“忽视问题”,父母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错误,把“过失”看成是和“成就”同等重要的教育。把孩子的所有让我们着急、生气的事分成三类。一类是不严重可忽视的行为;第二类,严重不能接受的行为;第三类,值得发扬光大的行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我们要找到正能量。

当我们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要懂得区别对待。先肯定值得发扬光大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不严重可忽视的行为,做到不苛责,这一类行为在孩子面前可以不提;再认真严肃地纠正严重不能接受的行为。

当孩子犯错或者有困难时,先问他五个问题。

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为什么呢?那你想这样,为了实现怎样的目标?这又是为了什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父母需要在“犯错”中打开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孩子自己想要改变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3 善于洞察孩子的需求

看了一段来自15岁男孩的采访。他问道:“为什么我会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爱我,为什么我想逃离,为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为了反抗父母,男孩曾经试图离家出走15次,他说:“我屏蔽他们的朋友圈,拉黑他们的微信,就是因为想逃离,想要自由。”

在很多父母看来,这个男孩非常叛逆。

只有安排,没有交流的家庭模式最伤人,因为从未给过孩子满足感。

父母应对孩子充满关爱、态度明确,关键时刻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孩子自信冷静地负责。我们要随时允许孩子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到孩子想要的,并把他的需求放大,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孩子最需要的是有“心”,能够读懂自己的家长,因此教育中父母要学会“读心”。把行为层面上的沟通换成心灵上的交流,洞察孩子的需要,才能让孩子“接纳”我们。

4 连接情感,要“看到”孩子的情绪

家庭教育中最怕孩子闹情绪。一旦孩子发脾气,父母就想暴躁地阻止他。孩子一有情绪,首先臭骂一顿,再让孩子反省;哭闹不止时,就劈头盖脸地教训一顿……

为什么我们处理孩子的情绪如此急躁?

真正智慧的父母,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处理孩子的感受。照顾好孩子的感受,父母的道理才会有意义。

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会更信任父母,这样父母的说教也才能变得有意义。当孩子知道你很在乎他的感受时,他就会“信服”你。

5 善用“同频共振”原理让孩子自我接纳

儿童心理专家田宏杰说:与沮丧一起被压抑的还有无能感和力量感,我们只有帮孩子跨越挫折,他才会获得力量。

力量的最佳来源是感同身受,尤其是与孩子“同频共振”会轻松地把好心态传递给孩子。

两个人在同一个频道上,父母把自身“化危为机”的经历传递给孩子,会给孩子注入最大的能量。父母把“接纳自己”的方式教给孩子,便能让孩子也学会接纳和面对。

6 减少负面评价,学会“观察”孩子

“观察”即是了解孩子。比如,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都会给孩子贴上“笨、猪脑子”的标签,这是情绪处理法,会让孩子自卑。如果父母关注的是“没考好的原因”,就是结果的处理法,它会帮孩子找到方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歌德自然观察法”:当我们不带任何评判地去观察植物的姿态、颜色和形态,会深刻体会到它的自然之美。

而在教育中,父母如果不带任何负面评价,就会更能看清孩子的内在本质。孩子其实是既聪明又敏感的,他知道父母想要的是什么,父母也该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要创造“观察”孩子的机会,用眼睛和耳朵来替代嘴。

不做批判,用眼睛看到孩子“想怎么做”,在孩子与我们设想有出入时“提醒却不插入”。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少人都听说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欣赏”沟通法,他即使面对犯错的学生,也不会一味地批评,而是努力找到对方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

每个人内心都是渴望被人欣赏的,教育也不一定非要用批评的方式。以欣赏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他人,就会在彼此的关系中种下美好和信任的种子。当孩子从内心感受到被人欣赏时,他才会打开自己的心门,顺畅的沟通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比如,善于发现细节。我们不能笼统地表扬孩子“孩子真棒!”“你真聪明!”而是发现孩子的细节方面的闪光点,比如:“我女儿写作业时候可认真了。”

倾听孩子的反馈,找到解读孩子心灵的密码,从而找到支持、帮助、引导孩子的依据。

7 善用肯定的言辞给孩子“价值”

在一次讲座中,李玫瑾教授谈到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压力大而出现精神崩溃的案例。男孩说:“我就是个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

为什么孩子的挫败感会这么深?因为孩子没有了“价值感”。

李玫瑾教授说:我们应该学会一种大度的教育,有时候孩子在学习上失败了,已经很沮丧了,我们就不应该再打击孩子的自尊,应该要勇于找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去肯定他,鼓励他。

父母最该做的教育是为孩子“创造价值”。

我们要给孩子一种“你本来就很好”的信念,这样,他在遇见困难时才会勇敢面对,而不是胆怯。

教育不是给孩子挫败感,而是为孩子寻找优点和进步,以此激励孩子,赞赏和鼓励会成为最好的“帮手”。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我们要逐渐从“给予型”的家长,转变为“赋能型”的家长。

《亲子沟通密码》一书中有一句话: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其实是你人生的一道光芒。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

父母摘掉有色眼镜,改善固有的刻板印象,学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把“心”放大一点,把“距离”缩小一点,为孩子提供心理营养。

掌握与孩子的沟通密码,实现高质量的亲子沟通,把语言的艺术用在孩子的成长上,才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形成情感交流,给予他们希望和力量,孩子也能积极、健康地成长。



LOGO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家校联系 | 苏ICP备06001501号-1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启东市汇龙中学 设计制作:阿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