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日纪行
香港十日纪行
汇龙中学 顾海涛
没有铠甲护体,人只是一种脆弱的生命;但是只要拥有坚韧的内心,人又是最坚强的存在人生。每一次历练,都如凤凰涅槃,虽然生命的长度依然,但生命的广度得以扩展。 ——题记
当我们一行坐在返回的飞机上,在一二万尺的高空透过舷窗望着机翼下的白云,香港十天的经历仍历历在目。在这过去的十天中,我们好像经历了一个长长的旅程:享受欢乐,感悟伤悲;看到愉悦,流过眼泪;品尝过失败,也收获过成功。最终化为离别的骊歌,伴随着多味的泪水踏上了一个全新的路途。这十天的经历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抵达香港
2005年1月15日至1月24日,我们启东市汇龙中学一行14位师生承蒙陈一心基金会邀请,前往香港进行了一次受益终生的外展训练。高一年级周鑫荣主任与我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出发前的头一天晚上,天空就开始聚集厚厚的彤云。15日清晨,下起了蒙蒙细雨,为我们的香港之行添上了一丝神秘色彩。5:30我们一行在校门口乘坐包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候机厅,收到严校长百忙之中发来的短信:愿行程轻松,收获丰富。随即我们就乘坐由上海飞往深圳的MU5325航班,于下午14:45抵达深圳机场。而由香港外展训练学校派出的驾驶员已早早等候在机场门口迎接我们。
我们自皇岗口岸入境香港。汽车缓缓驶过口岸,在落日的余晖中,梦幻般地现出香港这座城市的影像,这个饱经沧桑,集光荣与耻辱、梦想与挑战于一身的国际化大都市,正慢慢向我们走来。
我们来到香港外展训练学校基地时已是晚上七点,负责此次训练的女教练Tina lai已在那儿等着我们,我们放下行李,即去进晚餐。在教练的提议下,大家手拉手静默十秒钟。这十秒钟让我和周鑫荣主任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和学生之间已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是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的伙伴。
晚餐后,教练要求学生们各自整理自己的碗、盒、杯子、筷子、凳子,打扫餐厅卫生,很多同学第一次体会到了做家务的乐趣。随后教练把大家带到会议室,向我们介绍了外展训练的由来、现状及七天时间的训练内容。最后她把我们带到宿舍区,向我们介绍了宿舍设施及食宿规范。
晚上,我躺在宿舍里,回想着教练介绍的七天外展训练课程的内容,心里不禁有几许担心、犹豫和顾虑:十二名队员的身影一一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十六七岁的娇惯孩子能承受这样的训练吗?
七天外展训练
1月16日至1月22日,12位同学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外展训练,课程是“领袖训练与小组策划”。在这七天中,周鑫荣主任和我参加了台湾TA体验团队执行长廖炳煌先生在港所作的两天团队探索课程培训,我们对体验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根据外展训练的安排,我们两位老师有两天没有全程陪同学生活动,但我们始终处在不安与期盼中。
七天的外展训练安排有开营仪式、空中绳网、高台跳水、独木舟、攀岩、远足、爬山等项目,旨在为学员提供一个难忘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发展及建立个人自尊、自信、进取心和责任感,培养沟通、领导和决策的技巧,提高与人合作和互相扶助的能力,增强对环境的责任感。
这七天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先来听听他们自己说的吧:
团队精神十分重要——施晓竹
“在远足登山的过程中,我的脚底磨破了,无法行走。但其他11名队员共同帮助我,最终我们一起登上了400多米的山顶,尽管比预定时间延迟了一个多小时,但当我们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成功的快感。”
自信就能超越自我——施懿恒
“在这次外展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题,每当这时,教练总会这样说:你认为怎样做?你说该怎么办呢?你想呢?你会行的……这正如外展训练创办人韩建德博士所说:假如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我们便会永远向前,争取最佳的成果。”
跨越恐惧,人生便是一大步——徐铭璐
作为此次外展训练队长,徐铭璐感触颇深:“在攀岩过程中,教练对周爱辉同学只要求一次攀岩,其他同学是两次。周爱辉同学主动申请了第二次攀岩,在场同学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其实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勇敢地跨过去,一切都会阳光明媚!跨越了恐惧,没有什么不可以!”
征服了自己,世界就是新的——周彭鹏
“当我站在八米高的跳台上,面对大海,仰望蓝天白云,看着身边的黄健、徐铭璐、陈菲菲同学几乎同时跃下,我不由地胆怯了,我不会游泳,可如何是好?但当我看到对我充满鼓励和期待的团队队员时,我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不能给团队丢脸。我闭上眼睛,张开两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便纵身一跃,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像鸟儿一样飞翔在蓝天碧水间……三十分钟后,我上了岸,我发誓我一定要学会游泳。”
学会欣赏和信任别人——陈菲菲
“在划独木舟自救能力训练中,我学会了欣赏和信任别人、主动帮助他人,也学到了怎样与人分享感受。我明白到做任何事都必须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竭尽所能,才会取得成功。我也学会更独立、勇敢地面对挑战,坚强地克服困难,灵活地应付各种转变。现在面对挑战,我有更多的信心。”
……
我分明地感到了每位同学身上的改变,这次活动为他们带来的是感恩、感动、真诚、责任、信任、团结、协作、超越、勇敢、自信……这些是他们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香港夜景之一瞥
1月22日晚,外展训练结束后,我们在陈一心基金会执行总监罗太的陪同下浏览了香港夜景。
虽然来港已经八天,但我们每个人都未好好地欣赏过香港的景色。两旁是林立的高楼大厦,直直的插向天空。而街道,被挤成了狭窄的深谷,深谷两侧,是各种各样的店铺:各类品牌服装专卖店、首饰店、超市、银行、餐饮店等。成千上百种品牌汇集在这里,竞相招摇卖弄着,争奇斗艳。
我们一行很快融入了香港的蒙蒙夜色之中,融进了香港的滚滚人流之中。流光溢彩的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来自世界各地的艳丽和夺目,和着五彩的霓虹灯光,兴奋也随之膨胀,心情怎一个“爽”字了得。
我们只是单纯的逛街,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行走,体会那种陌生新奇的感觉。或许我们之于香港,只是匆匆的过客;香港之于我们,只是个时尚的情结。透过华丽的外衣,香港,你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香港教育之浮光掠影
香港这个680多万人的国际化大都市大约有500所中学,每所学校在校人数一般不超过1200人。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40人。中学学习共分七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再加上预科两年。
1月23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东华三院陈兆民中学和香港培基书院。前者是官立学校,后者是私立学校。我们在陈兆民中学听了四年级的数学、物理、英语、地理、生物五节课,听课者感触颇深的是校园气氛轻松活泼,授课的内容浅显易懂,但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中学四年级的课程内容相当于我们这里初三年级的水平;教学进程很有弹性,有的教师一节课只讲评了一、二道习题,力求讲深讲透。这在我们这里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想像的。
香港也在进行课程改革,陈兆民中学蔡志超校长和培基书院校长罗维安博士向我们介绍了香港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香港教育强调的是终身发展、全人发展,要求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我想这是否也值得内地教育借鉴呢?
人生无不散的筵席,转眼已是24日,这是我们回启的日子。在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座谈之后,我们几度与罗太、教练等人挥手作别。坐在汽车中,靠着软软的座椅,疲惫与怅惘顿时一齐涌来。回家的期盼与兴奋不可避免地掺杂着离别的失落。但当我的眼光在12位同学的脸上扫过时,我从他们稚嫩的脸庞上读到了坚毅与成熟。脆弱的生命一旦拥有了坚毅的内心,定将所向无敌!
2006年1月31日
- 上一篇:别样训练、非常体验
- 下一篇:2006年2月27日,《今日启东》报道了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