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病知识系列二
冬季防病知识系列 ----寒冷为何疾病多
寒冬,每当气温骤降时,许多器质性疾病患者会大大增加,诸如流行感冒的迅速传播;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患者的症状加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患者病情加重;肝硬化所致的食道静脉出血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因血压升高,诱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甚至发生“猝死”等。
天气寒冷导致以上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由于气温的降低和气压的升高,可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反馈性地引起毛细血管的舒缩反射,毛细血管的阻力加大。这对于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2、气候寒冷可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沉加快、血凝时间缩短、血液粘性增大等等。这些都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心肌梗塞和冠心动脉硬化者的死亡率在冬季较高。
3、 寒冷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这与脑溢血和中风的发作等关系甚大。
4、严寒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机能失调,可引起免疫反应的异常,如免疫球蛋白A减少,身体免疫反应增强等,常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
5、寒冷的刺激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这与溃疡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及十二指肠粘膜血管痉挛,使其抗酸能力大大减弱,促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受酸性消化液的浸蚀而形成溃疡。
6、天寒使得随皮肤出汗排出的代谢废少,因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尿毒症等泌尿系统疾患发生死亡者多出现于冬季。
因此,体质较弱和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应重视冬季养生之道,以利平安过冬。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妥善治疗有关疾病,注重心理保健,科学安排衣食住行,亦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一些补药。
冬季防病知识系列 ----预病五法
气候渐冷,人们很容易感受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现介绍五种抗寒防病的方法:
一、常喝白开水。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饮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二、常喝姜枣汤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患的作用。
三、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可增强人体耐寒能力,起到预防疾病之目的。
四、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鼻炎;睡前剥几瓣桔子吃,能化痰止咳。将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五、夜卧桑菊枕冬桑叶和秋菊可醒脑清目、治感冒,以其作枕芯,会使人头脑清新,愉快入眠,也能防治感冒。
冬季防病知识 ----冬季健身何时最佳?
在冬季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如何选择合适的健身时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呢?专家认为:最佳时间为14点-19点。
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对健康更有利。冬季健身在下午的14点-19点之间比较理想。此时,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容易进入运动状态。
下午(14点-16点):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
黄昏(17点-19点):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
启东市汇龙中学医务室
- 上一篇:冬季防病知识系列一
- 下一篇:如何应对秋冬季手脚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