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一、我国性病的流行现状
性病艾滋病流行是当前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1、各年龄组病例中,以20~和30~岁组人群发病率最高
2、男性高于女性
3、一些地区流行严重
4、性乱人群和吸毒人群中检出率高
5、近几年性病中检出HIV越来越多。性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在上升,不少是性病和艾滚病的双重感染,说明两者关系密切。
6、性病疫情漏报严重。
二、HIV感染和艾滋病现状介绍
1、HIV感染在世界的流行现状
近几年,艾滋病被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它的发展很快。1981年,在美国最初发现首例艾滋病,目前全世界估计感染已达千万。美国每新病例数6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到2000年底,世界上至少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全球估计HIV感染者已达5660万余,其中约2180万已因艾滋病或HIV感染相关疾病死亡。存活者3500万中,小于周岁的儿童至少120万,妇女1380万(95%的感染者在发展中国家,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
2、中国HIV感染的流行现状
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HIV感染,1989年开始局部流行,1994年有增长趋势。截至2001年9月底,我国HIV感染报告累计人数已达2813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208例,当感染了病毒,5~10年才发展为AIDS病人)、死亡64例,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和河南等地流行较为严重。在我国静脉注射吸毒为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其中20~29岁年龄组的感染者占50%。
三、流行因素
艾滋病是一个社会问题。所谓社会问题含义有三
1、对人类有危害性
2、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3、社会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四、发病机理
HIV感染如有症状,最突出的就是免疫缺陷。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两大特征是感染和肿瘤。
五、临床特点
一旦感染HIV将终生带有病毒,无论其有无临床表现,均具有传染性。
临床分期
⑴急性感染期(又称窗口期),感染HIV的病人,一开始表现的症状无特异,系统症状如体重减轻、发热、夜间盗汗等,有咳嗽、气急等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抑郁,人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⑵无症状感染其用(又称潜伏期),此期可长达5~10年,在此期无任何临床表现。
⑶艾滋病期:以上两期只是HIV感染,逐渐发展为艾滋病病人,此时可引起各种不同的感染和肿瘤。
六、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七、治疗和预防
目前对艾滋病的治疗无特效药,只是症对其发生的感染和肿瘤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重在预防。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3、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4、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汇龙中学医务室
2004年9月
一、我国性病的流行现状
性病艾滋病流行是当前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1、各年龄组病例中,以20~和30~岁组人群发病率最高
2、男性高于女性
3、一些地区流行严重
4、性乱人群和吸毒人群中检出率高
5、近几年性病中检出HIV越来越多。性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在上升,不少是性病和艾滚病的双重感染,说明两者关系密切。
6、性病疫情漏报严重。
二、HIV感染和艾滋病现状介绍
1、HIV感染在世界的流行现状
近几年,艾滋病被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它的发展很快。1981年,在美国最初发现首例艾滋病,目前全世界估计感染已达千万。美国每新病例数6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到2000年底,世界上至少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全球估计HIV感染者已达5660万余,其中约2180万已因艾滋病或HIV感染相关疾病死亡。存活者3500万中,小于周岁的儿童至少120万,妇女1380万(95%的感染者在发展中国家,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
2、中国HIV感染的流行现状
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HIV感染,1989年开始局部流行,1994年有增长趋势。截至2001年9月底,我国HIV感染报告累计人数已达2813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208例,当感染了病毒,5~10年才发展为AIDS病人)、死亡64例,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和河南等地流行较为严重。在我国静脉注射吸毒为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其中20~29岁年龄组的感染者占50%。
三、流行因素
艾滋病是一个社会问题。所谓社会问题含义有三
1、对人类有危害性
2、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3、社会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四、发病机理
HIV感染如有症状,最突出的就是免疫缺陷。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两大特征是感染和肿瘤。
五、临床特点
一旦感染HIV将终生带有病毒,无论其有无临床表现,均具有传染性。
临床分期
⑴急性感染期(又称窗口期),感染HIV的病人,一开始表现的症状无特异,系统症状如体重减轻、发热、夜间盗汗等,有咳嗽、气急等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抑郁,人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⑵无症状感染其用(又称潜伏期),此期可长达5~10年,在此期无任何临床表现。
⑶艾滋病期:以上两期只是HIV感染,逐渐发展为艾滋病病人,此时可引起各种不同的感染和肿瘤。
六、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七、治疗和预防
目前对艾滋病的治疗无特效药,只是症对其发生的感染和肿瘤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重在预防。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3、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4、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汇龙中学医务室
2004年9月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关于肠道传染病的卫生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