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养出两地蛤——探究文蛤在吕四和圆陀角生长差异的原因
前言:位于启东东南部的圆陀角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以独特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的人,它处于滚滚长江,滔滔黄滴种澎湃东海的三水交汇之处。它又以这里的水滋养了许许多多的水产品,其中文蛤就是启东的一大特色水产。在启东的另一水产胜地——吕四,产文蛤也颇丰。文蛤在启东的水产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然而假如有人将两地文蛤生产作一比较的话,会发现有着悬殊的差别:近年吕四文蛤生产呈负增长,而在圆陀角,文蛤却生长良好,且在圆陀角生产的文蛤肉质鲜嫩。如此看来,圆陀角更利于文蛤的生长。
思考:吕四和圆陀角都位于黄海之滨,都以黄海水养育海产,但文蛤在两地的生产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生物实验小姐,根据文蛤生长的习性,作了如下比较实验。
实验:(1)测量并监测两地海水盐度变化。取两地海水,过滤得清液1000rnl,再将两种清液蒸干得两份晶体,分别称量出两份晶体质量。测算出海水盐度。初一至十五,每天一次重复上述实验,将测得数据绘制成表。
(2)测两地海水水样
文蛤是被动捕食,主要以硅藻、有机碎屑、原生动物种鞭入场 藻等微生物和有机物的主食(语出《大百科全书·生物卷》)
(Ⅰ)对两地海水定性调查
用25#定性网在选定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定性网缚于船上,以慢速水平拖曳,时间为10-20分钟。拖曳完毕将网提起抖动,等水滤去后,打开集中杯,倒入贴有标签的标本瓶中(以100米为样)用40%福尔马林液固定待用。
将固定的水样制成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种属鉴定。重复测细菌硅藻、原生动物、鞭毛藻的数量,测得数据,绘制成表:
数据 类别 |
吕四 |
圆陀角 |
差异原因分析 | |
细菌 |
1300万 |
20万 |
吕四海水污染严重,圆陀角基本无污染 | |
硅藻 |
4300 |
7300 |
吕四海水污染,硅藻部分死亡,圆陀角污染小,硅藻很少死亡。 | |
有机碎屑 |
吕四远少于圆陀角 |
圆陀角有长江上游带下有机物予以补充 | ||
原生动物 |
7500 |
13400 |
吕四海水污染,原生动物大量死亡,圆陀角污染小,原生动物死亡很少。 | |
鞭毛藻 |
2800 |
4800 |
吕四海水污染,鞭毛藻部分死亡。 | |
(Ⅱ)对两地海水水样定量调查
用中型20#定性网垂在拖取,将网放在距水0.5米处,然后垂直上拖以0.5m/s的均匀速度拖取。网自水中拖出后,将网曰露出水面,网衣部分在水中反复摆动冲洗,待网提出后,打开集中杯,将样品置于收集瓶中,加鲁哥氏液固定后,待用。将巴固定的水样,放人1000ml沉淀器中静置24小时,使其充分沉淀。然后,用虹吸管缓慢吸出上层清液,将剩下的20ml左右的沉淀物转入30ml定量瓶中,用吸出的清液,冲洗沉淀器3次,再次将冲洗液仍转入定量瓶,并使最终容置为30ml。
再测出下列数据后,用滴水计数法笫出每1000ml微生物的个数。
公式:微生物个数/升=m×b×d×c/a×n×L
其中:a视野直径 b:盖玻片边长 c:浓缩后的样品体积数 L:采样的毫升数 d:定量用的滴定管每nl含有的滴数 m:数得的个数 n:观看的行数。
两地海水微生物总含量变化:从初一至十五,反复上述(Ⅱ)实验,每日一次,将数得数据绘制成图:
上图看出吕四海水中作为文蛤饵料的微生物总含圭波动较小,含量远小于团陀角,这是因为吕四所用海水来自里海,盐度较高,近年来水质污染严重,微生物不易生存。而圆陀角海水盐度较低,近年来水质基本无污染,因此,虽因汛期不同,含量变化较大,但其平均值较之吕四高出许多。因此在圆姥角的文蛤于地理上的优势,带来充足的饵料,生产良好,从这一角度看,文蛤在圆陀角的生长比吕四更有优势。
结论:
(1)文蛤栖息于海水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的沙质海底。
(2)文蛤是被动捕食类,主要以蛙藻、有机碎屑、原生动物和鞭毛藻为食。
(3)目四海水盐度稳定但高于文蛤生长所需盐度,圆陀角的海水盐度虽波动较大,但平均盐度适宜文蛤生长。
(4)吕四海水中度污染,而圆陀角海水基本无污染。
(5)吕四的海水中微生物含量较低,文蛤生长所需饵料供给不足;圆陀角地理位置独特长期拥有高含量的微生物,文蛤生长所需饵料充足。
(6)文蛤在圆陀角的生长比吕四更有优势。
- 上一篇:入世后启东紫菜业发展前景展望
- 下一篇:《启东农村河流污染的调查分析》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