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启东市汇龙中学官网>> 校园频道>> 教科室主页>> 教科室通知>>正文内容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

 

本规划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形成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可预期的形势和任务而制订。

一、现实基础与未来挑战

“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进入依法治教、促进公平、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重要转型期,各项事业快速、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相适应,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

—教育科研的需求总量显著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进一步重视教育科研、积极参与科研、主动投身科研。教育科研的需求量显著增长,共有18000多人次分三次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省内外专家匿名评审,有近6500项课题被正式立项。“十二五”期间,江苏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立项数量,每一年都和北京市、上海市一起排名全国前三位,其中多年立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教育科研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苏南、苏中、苏北教育科研进一步协调发展,连云港市、泰州市等地区“十二五”期间的课题立项数量、管理水平、研究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幼儿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科研整体水平和质量提升明显。初中学校、中高等职业教育、新升本科院校的科研积极性持续高涨,申报的课题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全省教育科研的区域差距、领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逐步缩小,普惠程度明显提高。

—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研究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等11项重大课题并顺利结题。针对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各方面不同的科研需求,设置了青年教师、体卫艺、初中教育、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考试招生改革等多样化的专项课题。教育科研已不是专业研究者的“特权”,而成为广大学校、教师的自觉行动,与学校整体变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全面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成效初显。“十二五”期间,江苏率先在全国明确提出教育科研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以精品课题建设工作为抓手,制定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开展了提升科研质量的一系列具体行动。无锡市、苏州市、南京市、连云港市采取有力措施建设精品课题,提高科研质量。围绕教育科研的“规范”、“专业”与“卓越”抓管理、抓培训、抓质量,有严格要求也有自由空间,创新了科研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强化过程管理,整合了科研资源,激发了科研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进展。

—教育科研成果水平提升显著。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中,江苏共有21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二。其中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研究成果、洪宗礼的中外母语教育研究成果荣获一等奖,占本届基础教育领域一等奖获奖数的三分之二。在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江苏共有57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一,其中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度相关的项目为39项,所占比例为68%2013年,在被评出的387项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有283项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度相关,所占比例为73%

进入“十三五”,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求江苏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教育强省建设水平,到2020年实现“一达到、两提高”的总体目标: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既面临着新机遇也迎来了新挑战,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有效的智力支撑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机遇的角度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面临着更多的矛盾冲突和利益博弈,需要适应新常态、面对新问题、确立新理念、寻找新措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以体制机制为关键,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不断增强“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宏观研究、战略研究、政策研究,为现代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形成提供决策咨询依据。“十三五”期间,全省进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总体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大力创新职业教育、有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等各项重要任务的关键五年。这五年中,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要进一步突出教育的公益和普惠,全面提高教育的公平程度和优质程度,既要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也要扩大优质学校的数量和比例,更要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学校内涵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学校品牌建设等重大问题,成为学校发展的智库。“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面对的重要主题和主要任务,要求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科研究”将再度兴起;要求普遍加强学习研究、学习过程的研究、学生成长特点的研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学生研究”将更为突显;要求全面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关注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关注校长和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关注教师高端人才的培养,更要关注全体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培养,教师发展需要更多科研的支撑和服务,“教师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十三五”,全省教育科研既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的严峻挑战。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更高水平的决策咨询研究、体制机制研究、政策制度研究,但全省教育决策咨询研究的总体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要求,决策咨询研究的队伍和人员偏小、偏少,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有效服务决策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新常态,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新问题、形成新思路、寻找新办法和新措施,但擅长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提供短平快研究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总体较弱;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科研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推进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科研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科研的品质与水平,形成区域性、特色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以有效支撑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随着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任务的不断增加,如何统整省内外的教育科研资源,不断加大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有效运用互联网进行管理创新,需要创新教育科研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随着全国各省市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加大投入,如何确保我省教育科研工作在全国的领先位置,在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需要全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加倍努力。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的方针,全面服务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重点服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全局,有效服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公平的实现,逐步增强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专业服务能力,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全省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以“协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大教育科研服务教育决策咨询、基层教科研实践与社会舆论引导的力度,持续提高教育科研支撑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贡献度;建立宽松、合理、科学的科研促进机制,优化科研环境,促发本土性和原创性成果的不断涌现;有效提升教育科研规划、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依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加速科研管理与服务的提档升级,实现教育科研服务的全过程与人性化;全面推进苏派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充分彰显江苏教育科研的特色、优势与品牌;努力增强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继续保持和扩大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数和全国教育科学成果获奖数保持全国前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研究对江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支持率达50%,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并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10个,全省教育科研对区域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持度提升到55%。基本形成与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科学高位发展的新体制、新格局和新境界。

(三)具体目标

—政策研究走向新阶段。在依法治教背景下,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政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以服务教育决策为宗旨,围绕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积极开展前瞻性、全局性、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研究,充分发挥政策研究资政建言、引导实践等功能,不断提高教育决策的综合研判、战略谋划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教育决策咨询的自主性、独立性与话语权。加大政策研究的立项、管理与奖励力度,培育全省决策咨询研究的明显优势和战略制高点。

—协同创新打开新局面。持续保持江苏在课程与教学研究、素质教育研究、教育现代化研究等方面所形成的优势和特色,建立长线研究的激励机制,充分扩大研究主体的自主权,激发其活力与创造力,不断寻找研究的生长点与突破口,不断推进我省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研究的多维创新。重点扶持具有良好研究基础与较大研究潜力的本土项目,鼓励全省各市、县(市、区)、校形成特点鲜明、品质上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充分整合省内外教育科研资源,汇聚多方研究力量,针对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50个研究专项,围绕项目组织展开协同研究,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专业服务踏上新台阶。大力增强科研服务的过程性、互动性、人性化,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与能力,依托信息化教育科研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研服务功能。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科研规划、管理、评价的制度、政策和方法,使之更符合教育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之更有利于形成宽松、自由和民主的学术环境,有利于更多成果、更好成果的涌现。不断完善省、市、县(市、区)三级教育科研网络的建设,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教育科研培训及专题研讨活动。建设专业化教育科研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教育科研和教育科研管理的骨干队伍,实现全省教育科研人员培训100%全覆盖,切实提高两支队伍的专业能力、科研素养和管理水平。

—协调发展迈入新进程。全面提升江苏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苏南、苏中、苏北教育科研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的均衡发展程度,加大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的扶持和支撑力度,力争各领域研究水平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建立科研普惠机制,重点帮助和提高薄弱地区、薄弱领域的教育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帮扶”、“科研下乡”等活动的开展,服务至少100个教育科研薄弱点,让教育科研资源更大程度地向薄弱地区、薄弱领域、薄弱学校倾斜,逐步提高其科研质量与水平,从而实现全省教育科研的协调发展。扶持乡村教师的教育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设立300个省教育科学规划“乡村教师专项”。

—成果涌现达到新高度。强化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果意识,创造宽松、自由、激励性的科研环境,鼓励广大教育科研主体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提炼,催生一大批上档次、有品位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评审精品课题成果数达到150个、精品课题培育对象数达到150个。力争在国家级规划课题立项数量、全国教育科学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数量与获奖等次上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加强全省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交流、推广与共享,尤其注重成果的转化运用,让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教学生产力,服务于江苏各级各类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科研文化呈现新境界。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充分认识与把握江苏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充分概括与总结江苏教育经验,大力推进江苏教育科研文化品牌的形成,通过文化的力量以文化人、以文厚力、以文铸魂,建设自觉、专业、创新、人文、关爱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文化。构建江苏教育科研的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学校特色乃至教师团队特色,“十三五”期间,建设10-15个省级教育科研文化创新区,为形成我省扎实、灵动、多样的教育科研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氛围提供样本与参照。

表一:2020年江苏教育科学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2020

备注

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数全国排名

前三

 

2

全国教育科学成果获奖数全国排名

前三

 

3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对江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支持率

50%

 

4

具有江苏特色并能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10

 

5

全省教育科研对区域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持率

55%

主要是指省级教育科研项目对区域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持率

6

省级协同创新研究项目数

50

 

7

省、市、县(市、区)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培训率

100%

 

8

省教育科学规划“乡村教师专项”数

300

是指由乡村教师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数

9

重点扶持与服务的教育科研薄弱地区及学校数

100

是指省、市、县(市、区)三级共同扶持与服务的总数

10

省精品课题成果和省精品课题培育对象数

300

 

11

省教育科研文化创新区

10-15

 

三、重点工程与具体工作

(一)质量提升工程

坚持以质量促发展的理念,强化教育科研质量建设。加强课题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的规范化水平,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和成果管理。围绕“规范、专业、卓越”的标准和要求,加强课题主持人、课题管理人员和指导专家的培训,强化课题申报评审、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四个文本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内涵,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研培训活动,引导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做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意识,既有理论追求又有实践关怀的科研,追求科研的高质量、有品位、有特色。全面加强“十三五”期间“精品课题建设工程”,形成省、市、县(市、区)三个层面的精品课题培育和精品课题建设的工作格局,每年召开1-2次精品课题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强化精品课题的专家指导,加大精品课题经费支持力度。充分关注学术含量高、前瞻性和创新性强、实践影响大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成果的培育、评选与宣传推介工作。

(二)科研协同工程

以“协同创新”为基本思路,突破制度、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局限,充分整合省内外教育科研资源,积极鼓励开展跨学校、跨部门、跨地区的科研合作,汇聚政府、大学、中小学校、幼儿园、社会、企业以及国外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进行多方位的互动、多样化的协作。以部分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为抓手,鼓励和支持课题主持人跨校、跨地域组建核心研究团队,协作形成具有江苏教育科研本土化、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根据研究主题组建跨地域、跨学科、跨专业的课题研究群,实现相同主题不同课题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强全省、全国范围内专家资源、专业支持系统的配置和优化,建设以重点项目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的科研机制,“十三五”期间建立全省精品课题建设管理中心、全省科研服务与指导中心、全省特色项目研究所管理中心等。

(三)科研普惠工程

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全省教育科研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努力缩小全省教育科研的地区差异、领域差异和校际差异,让尽可能多的地区、学校和教师享受教育科研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方面的成果和价值;在课题立项、科研培训、成果评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帮助和扶持教育科研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实施科研帮扶“点对点”行动;重点关心和支持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教育科研“乡村行”行动;重点关心和指导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的教育科研工作,切实提高其整体科研水平。每年组织一次省、市、县(市、区)的科研骨干到苏北乡村学校进行义务“支研活动”。

(四)区域特色建设工程

积极鼓励和支持市、县(市、区)以科研方式区域推进本土化、原创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扎根性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总结提炼已经产生一定效果和影响的区域特色项目成果,形成向外辐射效应;及时发现推介在区域教育科研特色建设方面出现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成果,不断充实和丰富苏派教育鲜活的实践样态;全面加强特色项目研究所建设工作,每年召开1-2次特色项目研究所的工作会议,形成省级专业支撑和团队建设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特色项目研究所在全省、全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区域教育科研特色建设的典范。

(五)科研管理信息化工程

着力建设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平台,重点开发课题申报评审软件系统,为科研管理信息化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分设“课题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等栏目,逐步实施无纸化办公,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依托网络管理平台,及时沟通交流研究与管理中的所思所想所惑,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及时推送教育前沿资讯、重点研究领域动态、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等内容,增强管理的服务性。

四、制度创新与科研管理

(一)申报与评审制度

免费限额申报制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三次组织申报,时间分别在“十三五”的开头、中期和末期。所有类别课题的申报不收取任何评审费用,名额分配至各市、各高校,限额申报。

异地匿名评审制度。除重大课题实施现场答辩评审外,全部课题均实行异地匿名评审制度,委托外省科研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对评审活页进行异地评审。

评审结果公示制度。课题评审结果由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核准后在省规划办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予以正式公布。

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定额制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在申报名额分配时明确青年教师的申报比例。

专项课题多样化制度。除继续设置青年教师专项、体卫艺专项、初中教育专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专项外,增设乡村教师专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等。

短平快研究与长线研究相结合制度。支持研究者对研究热点、难点、重点开展短平快研究,也鼓励对某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长线研究。

(二)日常管理制度

实行分级管理。重大课题的评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均由省规划办组织并以现场答辩方式进行;各类重点资助课题由省规划办直接管理;无经费资助的各类课题,普职成教系统委托各大市科研管理部门,高校系统委托各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管理。

规范过程管理。加强包括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在内的过程管理,所有类别课题在被正式批准立项后三个月内必须组织开题,均需在研究中期开展中期检查活动,原则上应在课题申报书约定的研究周期内完成研究任务并组织成果鉴定活动。

严格经费管理。每次评审设立250个资助课题,资助经费分三次划拨至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账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成果质量等第制度。结题鉴定时,成果质量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通过”四个等第,其中“优秀”成果必须提供一份鉴定专家一致认可的高水平研究报告。

—优秀成果后期资助制度。逐步加强对优秀成果的后期资助力度,凡结题时成果鉴定等第为“优秀”的课题以及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均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以资助后续研究。

五、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

(一)重大课题

1.依法治国背景下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研究

    研究要点: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发达国家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比较和案例研究;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历史与背景研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教育治理体系要素、结构、机制的分析研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与政策研究;市县级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改革实验及创新举措的案例研究等。

2.“十三五”期间江苏学龄人口变动和学校布局调整预测的研究

研究要点:“十三五”期间江苏学龄人口变动基本趋势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的历史及理论依据研究;国外学龄人口变动及学校布局调整的比较研究;根据学龄人口变动调整学校布局的政策制定研究;学校布局调整中市县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等。

3.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发达国家(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建构框架和体系内涵的理论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支持政策和创新举措研究;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优秀实践案例研究等。

4.义务教育学区制的依据与政策研究

研究要点:我国义务教育学区制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研究;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学区制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研究;义务教育学区制的价值取向、基本内涵及改革思路的研究;义务教育学区制政策设计及区域模式的研究;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的保障措施体系研究;义务教育学区制的典型案例研究等。

5.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管理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与政策实施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达国家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与管理机制的比较研究;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管理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管理机制的对策与政策研究;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管理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高等相关性的研究;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管理对学校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等。

6.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江苏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基本状况与存在问题的研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国内比较及优秀案例、创新举措的借鉴研究;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及人才选拔机制探索研究;江苏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内涵、新标准、新方式的研究;江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江苏普通高中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江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路径及监控方式的研究等。

7.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与评价的研究

研究要点:中小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中小学核心素养课程建设与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不同学段中小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相互衔接研究;不同科目的中小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合理构建研究;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核心素养适配性、一致性的研究;中小学核心素养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体现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与评价的案例研究等。

8.加快发展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践研究;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实践研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与政策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高职培养衔接、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专业调整及课程建构研究;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等。

9.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江苏“双一流”建设的现实基础和面临问题的研究;国外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国内高水平大学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借鉴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依据研究;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筛选标准和评价机制研究;江苏“双一流”建设的整体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江苏“双一流”建设的保障体系及考核机制研究等。

10.高等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的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别比较和经典案例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涵(界定、分类、特点等)的理论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分类体系与目标体系的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研究;特色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江苏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秀案例研究等。

11.学习型社会的区域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江苏学习型社会区域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学习型社会区域建设的比较与案例研究;江苏学习型社会区域建设基本理念、主要目标、整体框架的研究;江苏学习型社会区域建设的政策制定、实施方式和保障体系的研究;学习型社会区域建设的评价标准与监测指标研究;江苏省各级学习型社会组织建设的优秀案例研究等。

12.民办学校办学体制与发展政策研究

研究要点:民办学校办学与体制变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达国家私立学校办学体制与政策发展的比较研究;国内各级各类优秀民办学校建设经验研究;民办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对策与政策研究;国家采购民办教育服务的标准和保障的研究;民办学校评价、考核与监管的研究等。

13.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江苏各级各类教育中信息化现状、程度、问题的调查研究;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及教育教学优秀案例研究;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及政策研究;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教师与学生信息化素养的研究;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的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研究;学习科学视角下“慕课”教学模式研究等。

14.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达国家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典型案例研究;示范区建设的价值取向、主要目标、基本内涵的研究;示范区建设中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举措研究;示范区中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的保障体制机制研究;示范区各级各类学校资源统筹、开放合作机制的研究;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保障体制研究。

15.苏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

研究要点:“区域流派”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苏派教育”的概念、内涵、特色及文化研究;各级各类教育中“苏派教育”发展历史研究;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苏派”代表人物及其典型流派研究;江苏区域教育流派、特色与文化研究;“苏派教育”引领作用及成效的跟踪研究。

 ()重点研究方向

1.依法治教研究

教育治理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简政放权与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研究;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的研究;法制视野下学校体制/运行机制变革研究;落实和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研究;职业教育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研究;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证研究;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与改进完善研究等。

2.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江苏教育综合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义务教育学区制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城乡教育协调统筹发展研究;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设计和区域模式探索的研究;“区管校用”教师管理与发展机制的研究;江苏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应对策略及典型案例研究;提升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实效性的研究;江苏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高校综合改革与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研究;区域高校合作办学试点与区域人才培养联合体建设研究;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与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研究;高等教育多元办学体制的制度设计与运行研究等

3.教育信息化研究

江苏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发展的研究;江苏教育基础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宏观决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区域信息资源库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研究;网络课程开发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研究;网络环境背景下的教学变革研究;大数据时代教师适应技术变革的策略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研究;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策略研究;高校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略研究等

4.教育国际化研究

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经验与典型案例研究;引进职业教育国际资格证书的研究;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研究;高等教育留学预警机制研究;江苏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江苏高校完善留学生教育的对策研究;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研究;中外合作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研究;高校外籍教师选聘、管理和评价机制研究等。

5.民办教育研究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互购买教育服务和教育产品的制度研究;民办学校办学模式创新和运行机制优化研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研究;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法人治理结构研究;民办学校办学状况监管研究;政府购买社会教育服务的研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优化办学的策略研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职业院校教学过程、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的策略研究;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研究;江苏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省域民办高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研究等。

6.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多样化教育方式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立德树人基本理念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提高中小学校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打造德育特色与品牌的实践研究;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研究;学校德育特色课程建设与学校德育资源整合研究;学校德育活动创新研究;建构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教育特色活动研究;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心理咨询室建设研究;师生心理健康水平预警研究等。

7.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区域学校教育现代化监测研究;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研究;第三方教育评估与监测研究;考试与评价方式创新的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研究;职业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研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理论研究;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国家统一标准建设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省属高校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平台与制度建设研究;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研究;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评价标准研究;依据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等。

8.学校发展研究

公益普惠幼儿园建设的政策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创新研究;集团化办学研究;区域名校发展案例研究;城乡教育共建共享研究;学校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的研究;职教集团(政产学研联盟等)创新实践研究;职业院校优化实训基地、品牌专业建设的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标准和国际指标研究;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江苏高校分类分层规划、管理及评价研究;省域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研究;特色专业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大学章程制定与实施的研究;现代大学文化塑造与大学精神的研究等。

9.教师发展研究

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工作现状与问题研究;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及建设策略研究;优秀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研究;教师培训满意度及培训方式完善创新研究;教师退出机制研究;中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研究;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研究;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的实效及优化措施研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创新研究;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外聘教师)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考核办法的研究;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高校教师教育基地与高层次创新型教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高校教师评聘制度创新研究;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国外案例及国际比较研究;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与学术监督机制研究等

10.学生发展研究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及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学生发展需要与学习需求的研究;基于证据的学习过程研究;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的学生发展研究;问题学生/特殊需要学生/危机学生/优异学生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研究;残障学生功能补偿教育研究;学生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研究;职业院校学生提高学习力的研究;基于结果的大学生学习评价研究;江苏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关性研究;江苏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研究等。

11.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程游戏化的园本实践研究;学校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学校特色课程与品牌课程的建设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教师与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实验教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的研究;“小班化”教学的研究;职教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职业院校试点走班制的研究;职业院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门类的统整研究;江苏高校本科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高校学科专业管理制度建设与结构调整的研究;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匹配结构研究;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研究;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研究;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研究;国内外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标准比较研究;师范院校开设特教课程研究等

12.开放教育研究

江苏学习在线与各级社区教育网络平台资源整合利用的研究;江苏开放大学地区学院及其学习中心运行机制优化策略研究;MOOC(慕课)与开放大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开放大学实行弹性年限和自选课程的学习模式研究;以开放大学为引领,打造覆盖区域的终身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开放大学(学院)建设的个案研究;开放大学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共享机制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研究等。

13.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推进终身教育的法规建设研究;学习型社会(城市、社区、单位)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学习型社会(城市、社区、单位)建设的案例研究;社区教育本土(乡土)课程建设研究;社区教育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究;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研究;构建多网合一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系统平台的研究;闲暇教育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培训的研究;制定市民个人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办法的研究;构建完善老年教育体系的研究;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等

14.苏派教育研究

“苏派教育”的历史形成和主要特点研究;“苏派教育”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的研究;“苏派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创新研究;课程与教学的“江苏模式”研究;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江苏特色”研究;江苏籍教育名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江苏各类名校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江苏教师团队特质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江苏不同区域教育“本土经验”及发展特色研究等。

(三)自选课题

可在教育理论(教育史)、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等方面自选课题。


LOGO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家校联系 | 网站留言 | 苏ICP备06001501号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启东市汇龙中学 设计制作:阿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