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启东市汇龙中学官网>> 校园频道>> 教科室主页>> 教科室资讯>>正文内容

亲历地理名师课堂实践 提升地理专业教育素养

亲历地理名师课堂实践  提升地理专业教育素养

——张建春名师工作室召开第三次工作例会

【名师工作室讯】11月是常熟市中学联合省内外四星级学校进行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已经常态性进行了多年。为进一步拓展成员们的教育视野,提升其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1118日上午,张建春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前往常熟市中学进行交流学习。上午第二节课,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邵俊峰老师在常熟市中学高二11班为大家展示了一节校本课程的精品课《地理摄影技巧与判读》。上午第三节课,常熟市学科带头人蒋少卿老师在高一5班为大家展示了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两节课风格迥异、异彩纷呈,激发了老师们对课例研究的热情。

课后,在常熟市中学教学楼南面C104室,由常熟市中学地理教研组组长陈静华老师主持评课交流活动。先由执教老师介绍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和课后的体会反思。接着,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建春主任的点评。张主任的点评,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极大地触发了老师们对地理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然后,张主任引领所有工作室成员开展深层次、高质量的交流互动,成员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下面是邵俊峰老师上课的思路感受和各位成员对邵俊峰老师《地理摄影技巧与判读》的感想:

邵俊峰老师:11月是我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我校是江苏省生态地理课程基地,有6个社团:包括地理摄影、生态农业(北边有一块空地用于生态农业示范),校本课程(在写稿中),用地理眼光看世界,让学生用摄像机记录世界、观察生活。通过摄影发现问题,让学生把照片传给老师,然后分析。地理摄影包括二部分,一是艺术性,二是地理性,从能力来看,前者主要是欣赏,后者主要体现为解析。今天这一课是第一次尝试,实践中可能把握不准。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针对学生的知识欠缺,技能培养不够,这种课程开发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要与生活结合,通过对自己照片的欣赏和分析,提升地理信息的分析能力;通过照片串取自然、人文知识,培养空间感、地理推理能力;地图中强化、研究的东西很多,背后有很多的故事:如地质史、要素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的故事,以这个地点为背景的区域化、工业化、产业转移等,将区域分析、人地关系思维等结合起来。我先讲这些,欢迎大家指教。

张建春老师:邵教授的课是开创性的,将摄影与地理结合,让人耳目一新。本节课有如下特点:一是突出地理摄影的艺术性和地理性,从欣赏入口,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以地理信息的解读为出口,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二是生活与地理的高度结合。首先是采用老师和学生的原生态照片作为教学资源;其次是照片中的场景或者是本地的,或者是师生旅行中拍摄的,使师生的成就感、现场感凸现无遗,这些足见邵老师的生活地理教学理念,也足见其备课的用心和强度;三是重视思维的训练和知识的归纳。如“利用对称与平衡”中将“视觉轻重”进行了归纳,又如将一张“尚湖与虞山”的照片拿来分析这是什么时间,将照片中的事物位置关系回归到地形图上,然后从拍摄者视角和光照情况进行对比得到“黄昏”的时间概念。再如将美国与墨西哥边界图拿来分析“哪一边是美国,哪一边是墨西哥?”学生拿捏不准:从发达程度看,左边都是农田,农业为主,欠发达,右边城市化程度高,交通发达,经济发达,这样判断应该是左墨西哥,右美国;还有同学们从:人口多,交通阻塞严重、环境污染……作出相反的判断。正当大家举棋不定时,老师又抛出了如果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国,那么到人口密度大的地方马上遁入人海茫茫,显然就安全得多。那么有没有更强有力的证据呢?让学生分析两国之间的围墙及其日影方向,再通过美国、墨西哥之间的空间位置即可精准判断。四是对教学现场的处理非常符合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当学生从美国、墨西哥之间围墙日影,有的答日出时,有的答日落时,邵老师不是批评,而是谦和而幽默地说:同学们忙于应试,已经忽视了生活。今天天气不好,明天太阳出来时,你们出去观察一下外面建筑物的日影就知道了。五是整个教学结构优美而流畅。从“地理摄影与普通摄影的异同?”指出了地理摄影的两大特性:艺术性和地理性。“欣赏——地理摄影之美”下分“用光”“构图”二个板块进行展开,“用光”中主要讲逆光,与光照图、地球公转图结合起来让学生判断日出、日落、季节,在“构图”中将“黄金分割”和“三分法则”融入其中,让学生既长知识,也掌握了摄影的基本技巧。“地理照片中丰富的信息”下分:()在哪里——地理信息的判断;()在何时——照片背后的信息;()探原理:照片中的知识;()究故事:照片隐藏的秘密等四个板块展开地理性的分析。每讲到一个地方都要在自画的板图上标出,让学生获得空间感和想象力。

郭方强老师:邵老师从摄影与地理的角度出发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校本课程。在上课之前首先给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在黑板上手绘的中国地图,真正体现了地理教师的基本功,这个应该说是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的,由于网络及多媒体的普及,现在年青教师普遍表现出地理基本功较差的问题。然后邵老师在讲解地理图片摄影技巧的同时能够把景观图让学生再在中国地图上划出大体的位置,真正体现了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蔡金花老师:邵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校本课程课《地理摄影与普通摄影的异同》,这种课很多学校都在做尝试。搞得不好,就成了“四不像”,搞好了就能为本学科服务。听了邵老师的课我感觉非常舒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学生们课外拍摄一些作品,挑选好的在课堂上品鉴,他们能愉快地参与进来,再结合教师选的一些照片,讲解些摄影技巧,穿插些地理知识,都是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学生的素养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在课堂组织上,邵老师游刃有余,适当点拨,语言幽默,很有亲和力。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环节,比如说图上找线索判断是美国还是墨西哥,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进行了思维训练。

陈冬冬老师:邵老师的校本课程开设意义重大,学生可以从课外活动中了解地理的相关知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和工作室中提到的学习策略十分贴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课堂中,图片资料丰富,讲解生动,课堂氛围活泼。

陆炜老师:邵老师展示的是一节校本课程《地理摄影的技巧与判读》,这节课给了我很多启示,很多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往往忽略了和本学科的联系,而邵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为地理教学的服务理念。亮点如下:

1.课题有“创新”和“创意”,形成校本特色,把地理生活化、艺术化、地理化。

2.展示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后探索的动力。

3.把地理摄影作品和地理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人文素养。

4.美国与墨西哥照片的判读充分激发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照片构图中运用“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把拍照构图化繁为易。

陶忠林老师:邵俊峰老师上的校本课程课,课堂内容丰富,看出该老师精心做了准备,反映出该老师知识面广,基本功扎实。本节课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又和地理地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通过对自己照片的欣赏和分析,提升地理信息的分析能力;拓展学生思维。通过照片获取自然、人文等知识,丰富学生视野。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该节课体现的非常完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通过该节课的学习,看到了校本课程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的益处,值得我们学习开设类似的课程。

袁陆一老师:

1.   从地理摄影着手,启发学生思考地理摄影与普通摄影不同,然后用具体地理摄影照片“评价赏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由逆光拍摄引入太阳光照图,分析晨昏线判读。

3.   由照片判读所在中国地图相应位置。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收集能力。

4.   从用光、构图、对称与平衡角度讲述摄影理论,同时分析照片中的地理信息。

总体来说,课堂构思很有启发性。用全新的角度诠释地理的美感,展现了地理的人文情怀。

不足:学生陌生,基本不知所措。可见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课程。

何陈欣老师:邵教授的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校本课程,课堂中除了能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以外,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摄影技能。课上邵教授中用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为例,说明地理和摄影的相关内容,使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更生动有趣。此外,这样的校本课程还能培养学生解读信息和多角度分析的能力。

陆光明老师:用地理的视角学习摄影的技术,在艺术创作中挖掘照片背后的地理知识,以师生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学会观察的习惯,提升他们善于用发现的眼光体验生活、观察世界的能力,通过摄影来记录所看所感所悟,这一过种既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过程,此校本课程开设的理念极具导向性,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很大的启发性。

思维碰撞: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上可以借鉴邵教授的课程开发理念,进一步拓展融入地理元素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对这一课题进行面上的拓展,如可以从科技、军事、经济、政治、人文以及有关地理元素的新闻等进行资源的分类和整合,通过不断积累素材,进一步开发这些融入地理元素的素材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途径。

季王杰老师:邵俊峰老师的课是地理摄影技巧与判读中的地理知识,给我们的印象很深。从地理摄影中,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和生活技能,成为教学常态。通过对图片的判读,又增强了我们的地理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考问题具有启发作用。近几年,地理高考试卷中地理图片和地图不断变多,对学生获取信息和材料的能力与日俱增,使得应试教育的手段、方法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所学知识一联系实际就回答不出,从侧面也反映我们教师的教学严重脱离了实际,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学而无用。

下面是蒋少卿老师上课的思路感受和各位成员对蒋少卿老师《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感想:

蒋少卿老师:本节课主要讲高低气压系统,先让学生了解一下86日的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实例,然后将高低气压系统的知识信息都包含进去。

张建春老师:蒋老师的课很清新自然,让学生和听课者如沐春风。她的课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充分利用时政信息资源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利用阅兵当天北京的“蓝颜”这一德育教育资源来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又如“苏罗迪”台风的路径及其危害等图片,非常有效;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较为充足。将北京当天的天气系统展示出来,同时翻开P43,让学生分析:什么是高()气压区?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南北半球的高()气压区)画风向,当学生画图出现偏差时,给予适当提示。三是注重知识的内在关联。如在学生画风向,引导学生得到水平方向上高()气压区的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方向及其形成的天气之间的关联。最后用列表方式将高低气压的运动特点和天气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重点突出,难点破除。三是善于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如用图像、视频和亲身感受展示台风(低气压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风向、气压等变化,同时在坐标图进行及时转换,使抽象知识获得形象表达,难点获得突破。四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的利弊优劣。如台风过境产生的危害人所共知,但通过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和学生在暑期的感受,使学生感到台风还有降温防暑、降水抗旱的功效。五是教学过程非常顺畅。板书设计非常合理,先画风向,再一步步导出结论等。

郭方强老师:感觉非常羡慕,蒋老师30几岁就已经是学科带头人了,而自己30几岁也就学校给定了个一级,感觉真的有很大的差距。蒋老师的气旋反气旋这节课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北京阅兵式话题开始,然后话题一转,问道学生阅兵的当天天气怎么样?引起了同学们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同时在课堂当中插入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及视频,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蔡金花老师:蒋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新授课《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以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开始给学生展示阅兵仪式的天气报告,从新闻当中截取关键词“高压脊”引入,紧紧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

2.新授知识能抓重点。本节课重点突出,在讲授画高低气压水平方向风向时,让学生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画错及时纠正。通过探究活动题的讲解,引入高压系统的天气实例“伏旱”,并结合漫画、实景照真切的感受到何为“伏旱”。讲到低压系统的天气实例用视频来展示“台风”,直观感性,一下子就能把台风的影响记住了。除此之外,蒋老师还让学生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除了看到台风带来的灾难,它也能带来一些好处。

3.教师素质高。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口齿清晰,板书整齐清爽,课堂气氛活跃。

4.课后小结精要。总之是一节优质课。

陈冬冬老师:蒋老师的天气系统课程:从北京阅兵图片引入,吸引学生目光。中间穿插的影像资料离我们生活较近,学生更能通过形象对比,理解课程中的基本知识。讲解十分细致,学生参与度高。

陆炜老师:蒋老师上了一节有效精彩的课《天气系统》,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以北京阅兵式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突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独立的思考时间和动手练习的时间。

3.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表扬鼓励恰当。

4.学案设计的非常好,以问题形式展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5.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简单得天气预报,理论联系实际。展示伏旱的图片,播放台湾受台风侵袭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利于培养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

陶忠林老师:蒋老师上课的课题是《常见的天气系统》,从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入手,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让地理课堂更贴近生活,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整堂课老师教态自然,更亲近学生,以引导、提问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解疑总结,效果较好。不足之处主要是进度推进比较慢,课堂容量较少;练习也没来得及做。

何陈欣老师:蒋老师的课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一气呵成。

1.开始以“中国阅兵式”的相关图片为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而后一整节课以此贯穿,脉络清晰。

2.针对课本知识的图文资料都是生活实事,能与学生生活实际产生共鸣,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

3.课件一定是精心制作,所有的图片和新闻内容与本节课知识紧紧相扣。动画效果不是噱头而是能真正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课堂中有很多的师生互动,既有学案上的习题也有上黑板的展示,让所有学生跟上节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陆光明老师:蒋老师的“常风天气系统”一课,学生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它们的展示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点拨,针对性强,课堂教学效果好。

课堂教学取材恰当新颖,视频台风让学生感同身受,这也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动画演示气旋经过某地前后中心气压的变化,生动形象,学生容易理解。

季王杰老师:蒋少卿老师的课是天气系统,蒋老师的课件,制作的很精美,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旅游经历和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花了不少功夫,同时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比较到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完美!

最后,张建春主任对第四次活动的计划作了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成员们都很期待,都希望通过下次活动能有更大的收获。

总之,这种外出交流学习的活动,深得工作室成员的欢迎。与地理名师的近距离接触和交流,既能让成员们学习到外面新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帮助成员们对优质课堂有更清晰的感性认识,促进成员们地理专业教育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名师工作室的每次活动都让成员们饱尝精神盛宴,使每一个工作室成员受益无穷。

 

张建春名师工作室

20151120

 


LOGO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家校联系 | 网站留言 | 苏ICP备06001501号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启东市汇龙中学 设计制作:阿文   
全站搜索